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石家庄房地产网  > 物业观察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2022物业管理行业趋势展望

来源:物业新闻网   石家庄房掌柜  2022-01-17 10:42:01
[摘要]物企通过FM设施服务、城市服务、公共服务等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基于社区和家庭场景的社区增值服务发展探索正如火如荼;物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开始起步......

  2021年,虽然在整体宏观经济气候、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之下,物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但物业行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属性没有发生变化:物企通过FM设施服务、城市服务、公共服务等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基于社区和家庭场景的社区增值服务发展探索正如火如荼;物业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开始起步......

  鉴以往,知未来。为此,克而瑞物管推出了“年度盘点系列研究专题”,与物业同仁、各位读者一起探讨物业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本期为“2022物业管理行业趋势展望”。

    

  文 | 研究员 周勤

    本文共 5988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2021年,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城市化继续推进物业管理行业高速发展;资本化力量推动物企合纵连横、竞争更加激烈;提升内功与外延扩张并举,一维增长向多维出击发力;物业管理从大地产行业附属功能,到走向独立。前进与曲折从来都是发展路上的一体两面……浩浩荡荡行业格局重构,保守观望已难以维系,惟有明晰定位、坚定信心、戮力变革、笃定前行,去拥抱下一个行业的春天。

  


    行业角色:更独立、与地产脱钩

    物业管理行业从服务于房地产开发业务,走向独立化、市场化进程。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多数物企成立源于地产开发自管项目需要,物企常被视为房企主营业务附属。物业管理源于地产开发,但与地产制造业属性及高速周转金融属性不同,物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性行业,其盈利增长来自于覆盖规模广度和关联拓展深度。随着物企大力拓展第三方项目、加大收并购力度,物管业务的独立行业属性和趋势,在存量时代将更加显现。根据2021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500强调研数据显示,TOP500近半数管理面积(48.5%)来自于外拓第三方项目,头部企业占比更高(TOP5为63.13%)。

    地产遭遇政策压力,也成为物企独立发展推手。2021下半年以来,在行业政策管控、信用债偿付压力种种挑战下,一些地产公司主动或被动出让物管公司、或减持物管公司股权。原有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或脱离原关联公司,也成为未来增强物管公司独立性的推动力量。

    物管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独立资本化上市道路。去年随着地产行业调控,物业公司上市潮也回落。年底,随着万物云宣布上市计划,2022年1月7日龙湖官宣分拆上市,至此,排名前十的物企基本独立走向资本市场。由此物管巨头的市场竞争混战将更加激烈、由此带动对行业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增长空间:存量改造是新发力点

    过去十年,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管理面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3%,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1%,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在增量供应和存量挖掘两大渠道支撑下,行业仍将延续快速增长趋势。一方面,未来每年仍有超过9亿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新竣工建筑面积,另一方面源于政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1年1~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7万个。

    十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在管项目周边老旧小区,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北京为例,2020年物业服务覆盖率约为64.1%,2022年1月6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中提及:2021年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7个、完成全市物业服务覆盖率超过95%。

    各地下大力气推动存量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劲松模式”、“首开经验”……,以愿景集团为代表,全国率先探索“微利可持续”的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化模式或成风向。在社区商业运营、公寓租赁、上下水改造、加装电梯、原地拆除重建、小微立体停车楼建设等诸多领域提供菜单式服务,满足老旧小区需求,在物管费收入之外开拓空间运营权收入。

  


  


  


  


    收并购:动作更谨慎,融合是关键

    头部物企将未来三到五年看作行业整合并购窗口期,将快速拓展规模视为第一要务。百强物企管理规模占全行业比例从2010年的7.8%提升至2020年的30.4%,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上市头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新股、可转换债等多种融资方式,手握现金、聚焦重点区域、在规模竞争赛道上积极领跑,进一步拉开与中小物企规模差距。例如,碧桂园服务2021年提出“五年千亿”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2021年上半年新增合同管理面积中,55.7%来自于第三方外拓。

    从2018年开启的物企收并购热潮,随着三年对赌协议的逐渐到期,结果将在未来1-2年逐渐显现。大举并购热潮中,有些并没能实现预期效果。从上市企业的收购公告可看到,后续并购除在财务、业绩等基本面设定要求外,还会设立管理面积对赌、人事任命、资产处理、股权激励方案等条款。收购企业动作更加谨慎,根据早期交易投后反馈,不断优化投资协议设定,以达到提升长期发展价值目标。

    2022将是整合并购关键年,在规模增长基础上,并购后的整合和运营管理,是决定能否达到1+1>2的关键。融合背后是组织的融合、人员的融合。高度重视投后管理,发挥原有团队和优势。派驻核心管理人员,推进一体化管理。针对不同业态、体量,量身定制方案。以标准化管理、资源及品牌协同赋能第三方公司。在融合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将被收购公司完全融入收购主体系,被收购公司核心成员进入收购公司管理层,担任区域、城市负责人分管业务,从而推动融合更深入。

  


  


  


    国企并购拉开序幕,估值趋于理性

    2022年,国企在并购市场或将有更多作为。国有企业在并购方面表现一直较为保守,这源于制度诸多“不灵活”之处。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等,给国企放手开展收并购带来掣肘。2021年底,招商积余接连收购南航物业和上航物业,这是其重组上市两年来首次并购。2022年1月5日晚间,华润万象生活公告以不高于10.6亿元人民币代价,拟买卖禹洲物业股权订立框架协议。一方面上市物企PE值缩水,拟上市物企较难获得投资人亲睐,另一方面,以华润万象生活为例,未来三年规模将近翻3倍,每年要完成将近1亿平米在管规模增速。在业绩增长压力和并购机会显现双重因素下,行业龙头国企或将在收并购领域采取更积极行动举措。

    并购定价趋于理性,市场走向新均衡。2021下半年,资本市场物企估值下降,并购定价开始趋于理性,竞争性并购热潮出现降温。2022年,手中资金较为充裕的行业头部企业,将是并购市场主要参与买家,市场交易量或将持续活跃,而价格更加理性,并购市场走向新均衡。对于大型上市企业,已具备较成熟并购整合经验,并购专业型企业快速切入专业赛道,收购地域性企业快速推进跨区域拓展,收并购是扩张完善商业版图重要工具。

  


    [可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城市服务:升级迭代,提高城市浓度

    从2020年龙头物企大举进入城市服务,到2021年环卫、国资平台也积极参与到城市服务市场竞争,2022年,各方在城市服务领域竞争继续加速,服务内容升级迭代。龙头物企布局城市服务不断深入并初见成效,雅生活服务、恒大物业、世茂服务大举收购环卫公司,碧桂园服务2021年上半年城市服务带来20.95亿元的收入,总收入占比18.12%,成为公司重要业务板块。环卫公司也在开始积极谋新谋变,升级“城市大管家”。拓宽营业范围,纳入河道、公园管理、垃圾运输、公厕管养、物业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城市公共空间服务。

    做深城市浓度,通过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在城市服务赛道,万物云、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等积极介入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业务,将零散老旧小区整合进行片区化、网格化管理,机械作业服务覆盖街区内市政道理和老旧小区的主干道路,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扩大管理服务面积,探索性价比更高方式,通过协同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解决收费和利润的问题。例如万物云的“百城千街”计划,将“计量单位”从项目变成街道,增速要求在各板块中最快。

  


    增值服务:模式局部跑通,政策落地助力

    2022年,物企在社区增值领域探索将走向纵深。相关企业在增值服务细分赛道探索将初现成果。“社区经济”崛起,大型物企积极寻求在社区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领先物企聚焦专项领域,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社区增值服务业务线。碧桂园服务2021年中报发布形成到家服务、家装服务、社区传媒服务、本地生活服务、房地产经纪服务和园区空间服务六大业务。世茂服务孵化社区教育品牌“茂阅岛”、社区新生活平台“SUNIT世集”。绿城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一健康”,布局新零售。

    增值服务每个领域都是全新的行业,物企通过合作互补、企业收购等多种方式探索,物企对相关专业公司的收购动作越来越频繁,例如世茂服务收购椿熙堂56.36%股权布局养老赛道。雅居乐服务与51家庭管家达成战略合作,互相借力展开家政服务全国化布局。新城悦收购江苏云柜快递柜业务。在一些专业领域自主孵化也将有所突破。例如绿城养老、托幼业务,先建立专业公司、专业体系服务外部市场,再联动回到企业服务社区。

    国家对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大力支持,对养老、托幼等民生关注领域具体举措落地,例如养老、托幼等的场地支持,将极大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商业运营盈利可行,也将助力推动物企跑通社区服务模式。

  


    商管物管融合,协同效应空间广阔

    物管+商管融合成行业潮流。过去,同时具备商业运营+物业管理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宝龙商业、合景优活、华润万象生活是典型代表。但自去年以来,多家房企商业运营正被纳入物管板块。2021年4月,碧桂园服务收购碧桂园4家商管子公司;5月,正荣服务8.9亿收购正荣商管99%股权;11月,融创服务公告斥资19亿元收购融创文旅旗下商业运营板块公司融乐时代。2022开年,龙湖集团重磅官宣打包物管加商管赴港交所上市。

    商业运营纳入物管板块,是物业管理企业能力的扩展和升级。合并运营后,优秀的商管公司,将为物企集团带来更强盈利能力,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估值。但同样是轻资产管理模式,商业运营业务有自身专业性和较高运营能力要求,也是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考验。从长远趋势来看,联通多业态空间和消费场景,联通客户资源、产品体系、支付体系、消费数据,通过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是未来的方向、有巨大潜力可挖掘。

  


    从PM到FM赛道角逐,构建全业态管理能力

    2022年,物管企业将进一步加速切入FM领域。外企五大行通常有专门IFM设施设备管理部门,这源于其传统客户中的大型外资企业,例如Google和Microsoft,早已形成成熟的非主营业务外包供应商机制。国内企业,尤其以互联网企业如腾讯、滴滴为代表,也早已引入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国内物企在公建、园区等领域业务实践中,发现企业需求,逐渐渗透入企业专业化服务市场。例如上实服务四大体系中专门的FM业务,卓越商企E+FM设施设备管理平台等。随着国内大型企业专业化需求更加规范、外部服务诉求显著增长,FM领域将成为各大商办物企关注焦点。关注企业增值服务需求发展空间,角逐FM新赛道。

    龙头物企构建各细分业态管理能力,以资金优势、收购等方式,快速切入商办、场馆、交通、医院、学校等各专业细分领域。同时,一些地产集团也将原先分散的物管业务模块,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下。例如2021年12月世茂股份公告拟将所属的商业物业管理和设施设备管理业务以16.5亿元出售给世茂服务。对于在各细分领域深耕的小而美的专业物管企业,在未来市场拓展中,势必面临来自巨头更强劲的竞争。

  


    统一管控平台,多元激励机制

    伴随业务地理半径快速扩张,多元化业态支持需求,头部物企正建立起成熟统一的运营管控平台。通过服务标准化拆解、体系流程化建设、数字化平台支持,企业致力于打造决策链条更短、架构更扁平化、市场反应更敏捷的组织。例如碧桂园服务的阿米巴经营组织,以标准化体系支撑,构建数字化平台,通过合理的授权体系,让99.9%的经营性管控动作在一线完成。

    部分上市物企正通过制订股权激励计划,凝聚核心团队力量,激发管理人员动力。2021年6月,融创服务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信托方式持有4.62亿股份,合资格人士包括集团主要管理人员、高级管理层、雇员及特别贡献的其他人士。7月,新城悦服务向13名员工授出770万购股权、7名员工授出230万奖励股份,并将奖励计划从已发行股本的1.25%提升至2%。9月,金科服务将2%上市募集资金约1.32亿元用于回购股份或设立激励计划。11月,保利物业向197名员工授予523万股份。未来,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与公司业绩相绑定的、针对公司核心成员的股权奖励机制,将被更多头部企业所采纳。

  


    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政策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支持与规范并行。一方面鼓励物业企业全面回应居民需求,广泛参与社区生活;另一方面强调强化物业服务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人力成本上升、物业费市场化定价难、地产政策可能带来连带风险。物业管理服务覆盖广大居民,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市场化行业属性以外,物企还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些综合因素,都对物企发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物业管理是完善基层社区治理、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重要环节。政策强调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多地修订物业管理条例,以党建引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同时,各地积极推进业委会组织成立,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在目前现实实践中,居民自治意识尚需培育、物企与业委会权利义务如何行使、如何监督的制度,还在探索建设中。

    完善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各参与方的权责划分,引导和监督自治,是未来制度建设的方向。物企在政策引导下与市场竞争中成长,从物理空间的管理者、到社区生活服务者。积极与党政部门联系,承接党建活动、基层工作,在重大工作应急预案、应急保障服务、老旧社区管理等领域协助政府,主动探索“红色物业”,以创新性方式与党政部门合作,成为政府基层治理助手。

  


  


    小结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覆盖规模庞大、社会影响广阔、立法迅速完善。一批优秀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上不断拓展,带动行业整体进步。新冠疫情、暴雨台风等种种灾害面前,物业管理企业和员工全力以赴、排难抢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展望2022,政府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定位,围绕服务本职,深化业务转型,扩充人才队伍,拥抱数字化趋势。尽管前进的道路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行业的跨越式进步不可阻挡。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郑春华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鹿泉山尹村镇谋划二三季度开工项目 助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千亿级目标
  2. 2正定县拟征收园博园大街以东约31亩地建商服
  3. 3尖岭旧村改造地块终止挂牌出让
  4. 4栾城区一地块约97亩地控规方案公示
  5. 5新华区拟征收前太保近40亩地建住宅商服等
  6. 6总起始价超1.97亿!栾城区挂牌出让一宗60亩城镇住宅地块
  7. 7发挥闲置土地最大效益 张超超一行实地察看原河北师大中校区地块
  8. 8市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市“十佳改革创新经验”
  9. 9栾城区拟征收两宗地块建住宅商服等
  10. 10鹿泉区4宗地块挂牌出让 涉及住宅商服用地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