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石家庄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掌柜快讯:河北省出台国内首个省级层面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

来源:长城新媒体  郑光昊 周姗 石家庄房掌柜  2018-01-10 02:52:59
[摘要]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北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出台《关于建立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指导意见》为国内首个省级层面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

记者今日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北省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出台《关于建立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指导意见》为国内首个省级层面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

《指导意见》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省住房保障工作要求,以住房保障相关个人和单位为主体,加强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明确界定失信行为,着力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住房保障相关主体诚实守信、遵规守矩,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信用环境。

明确工作职责及信用主体

《指导意见》要求,各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信用信息的采集、上传、接收,信用行为认定、信用评价,对失信行为实施惩戒。

《指导意见》指出,住房保障信用主体为全省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业务所涉及的相关个人和机构。其中,相关个人是指住房保障对象和申请人;相关机构是指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机构、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住房保障对象和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的单位,其他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等。

建立失信行为目录和信用评价制度

《指导意见》建立全省《住房保障失信行为基础目录》。要求各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失信行为目录及记分标准。

信用主体信用评价采用积分制。基础分为100分,信用评价按照积分分为3档:轻微失信、信用较差、信用极差。各地可根据信用主体失信行为多少、情节轻重,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确定积分区间。

规范信用信息采集认定程序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建立分工明确、程序规范的信用信息采集、失信行为认定、信用评价工作机制。失信行为认定应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

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记录,要确保来源的合法性、正当性,并通过“承诺书”、“告知书”等方式告知信用主体。采集的内容应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完整,已采集信用信息发生变化或者失效的,应当及时按规定进行变更,信用认定结果和评价信息应及时告知信用主体。各地可邀请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开展失信行为认定工作。

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应遵照《河北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试行)》(省政府令〔2011〕6号)等政策规定要求,根据信用评价档次分类建立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各地在受理或实施住房保障相关业务时,应当查询业务对象的信用状况,对存在失信行为的,按照相关规定和失信行为惩戒措施予以处理。对于住房保障对象连续3年无失信行为且表现良好的,各地可实施守信激励措施。

加强信用信息管理

《指导意见》建立全省统一的住房保障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各地应按照标准对相关信用信息进行归档,并实施动态更新、动态管理,确保信用信息记录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信用档案信息只用于记载发生失信行为信用主体的相关信息。

各地应建立信用信息查询制度,信用主体可以向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查询其信用信息。信用主体认为其信用信息记录存在错误或偏差的,可向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申请。主管部门应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经核实信息有误的应及时更正或撤销,核实无误的继续执行。信息核实期间暂不执行联合惩戒措施。因错误实施联合惩戒措施损害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恢复其信誉、消除不良影响。住房保障信用信息应永久保存并计入信用主体信用档案,各地可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设定计取信用积分的使用期限,最长为5年,最短为6个月。

建立信用信息修复制度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通过教育引导、专门规诫等手段,支持住房保障信用主体修复信用记录。信用主体非因主观故意发生失信行为的,可通过自主解释、申请延期、主动履约等方式申请修复信用。信用主体因主观故意发生失信行为但是能够认真接受惩戒、切实承担失信行为责任并在后续一定时期中表现良好的,可缩短其不良信用信息的使用期限,并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信用修复。

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应对信用主体申请修复的信用信息进行核查,已整改到位的,允许信用修复,修复后不作为惩戒的依据,但不删除相关失信信息。

保护信息安全

《指导意见》提出,住房保障信用信息由省、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分级负责交换共享。未经同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书面允许,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将掌握的住房保障信用信息提供给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擅自提供的,应当追究其相关责任。

各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明确信息记录、归集、交换、使用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和要求,做好数据库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信息泄露。按规定需要披露信用案例的,要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信用主体的隐私保护。

附:河北省住房保障失信行为基础目录

个人失信行为:

1.在申请审核或资格复核过程中,违反诚信承诺或相关规定,故意隐瞒有关情况的;

2.在申请审核或资格复核过程中,被认定为伪造相关证明材料的;

3.在申请审核及分配过程中,无正当理由不执行相关书面约定或有关规定的;

4.在申请审核或资格复核过程中,隐瞒虚报住房、经济等状况,被查实其实际住房面积超出准入标准1倍及以上的,或者实际收入或财产超出准入标准1倍及以上的;

5.因住房、经济等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按相关书面约定或有关规定,应当退出住房保障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的;

6.以隐瞒、欺骗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保障性住房或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金,经查实后拒不退出保障性住房或退还租赁补贴资金的;

7.违反相关书面约定或有关规定,违规使用或处置保障性住房的;

8.违反相关书面约定或有关规定,违规使用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金或无正当理由拖欠租金的;

9.在享受住房保障过程中,违规行为情节严重且拒不改正或拒不履行行政机关或管理机构依法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

10.无正当理由不配合住房保障相关检查的;

11.在申请或享受住房保障过程,发生其他违反相关书面约定或有关规定行为的;

12.因失信行为而被惩戒后,一年内又发生1次及以上失信行为的。

机构失信行为:

1.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性质、用途的;

2.未按相关规定或有关约定管理保障性住房的;

3.违规出租、转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的;

4.为住房保障对象或申请人出具虚假材料的;

5.协助住房保障对象或申请人骗取保障性住房或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金的;

6.在住房保障申请审核或资格复核,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使用管理,补贴资金发放等环节中牟取非法利益的。

河北省住房保障信用信息采集标准

中介111111.png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徐少云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鹿泉山尹村镇谋划二三季度开工项目 助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千亿级目标
  2. 2正定县拟征收园博园大街以东约31亩地建商服
  3. 3尖岭旧村改造地块终止挂牌出让
  4. 4栾城区一地块约97亩地控规方案公示
  5. 5新华区拟征收前太保近40亩地建住宅商服等
  6. 6总起始价超1.97亿!栾城区挂牌出让一宗60亩城镇住宅地块
  7. 7发挥闲置土地最大效益 张超超一行实地察看原河北师大中校区地块
  8. 8市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市“十佳改革创新经验”
  9. 9栾城区拟征收两宗地块建住宅商服等
  10. 10鹿泉区4宗地块挂牌出让 涉及住宅商服用地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